客服热线:18917359118

全国海水淡化日工程规模近1574吨

   2020-10-20 环保在线 289 0
核心提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15个,工程规模1573760吨/日。

近日,自然资源部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19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具体成绩如下:


截至2019年底,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15个,工程规模1573760吨/日;


海水直流冷却、海水循环冷却应用规模持续增长,年利用海水作为冷却水量1486.13亿吨,新增94.57亿吨/年;


同时,海水淡化在石化、核电、钢铁等行业推广应用取得成效,自主设计建设工程规模快速增长;


天津、大连和厦门开展了海水淡化水纳入水资源配置试点研究工作。


业内专家指出,海水资源利用是淡水资源以及陆地矿产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对保障沿海地区水安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跨流域调水、蓄水、开采地下水等传统措施相比,海水利用是一种可持续、长久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方式。


意识到这一点,我国在2016年末颁布了《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其中明确“十三五”末,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20万吨/日以上,海水直接利用规模达到1400亿吨/年以上,海水循环冷却规模达到200万吨/小时以上;海水淡化装备自主创新率达到 80%及以上,自主技术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近些年,我国加强在这一领域的探索,目前在海水淡化领域进步很大。


在方式上以三种为主,分别为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学资源利用。


从技术上来看,有专家表示,经过多年攻关,我国海水淡化已掌握反渗透、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初步解决了核心设备及关键材料制造的国产化问题,具备了系统集成和工程建设能力。


其中反渗透和低温多效是我国主要应用的海水淡化技术;在海水直接利用方面,我国主要以海水冷却应用为主;海水化学资源利用方面,主要包括海水制盐、海水提钾、海水提溴、海水提镁等。


其中海水淡化将成为今后我国水资源利用的主要形式,成为严重缺水海岛地区主要供水方式之一。目前在天津、山东、浙江、河北、广东、辽宁、福建、江苏和海南等地均建立了海水淡化工程。


此外,在技术上,有消息称,巴安水务通过海外并购,获得了气浮固液分离技术和纳米平板陶瓷超滤膜过滤技术,将有利于公司在国内海水淡化市场的开拓。


为推动海水淡化的发展,2020年8月2日,天津海水淡化产业(人才)联盟成立,将全国海水淡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产品生产、工程建设及场景应用等各方优势资源汇聚,对构建海水淡化全产业链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上的突破才能实现海水利用的大飞跃。对此,业内人士建立,接下来要加快建设海水资源利用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集聚优势、加大投入,研发绿色、节能的关键共性技术,并开发低成本、高可靠、系列化成套装备和产品。


为缓解水资源问题,海水利用的前景依然广阔,尤其是海水淡化领域。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兰州新区荣获2024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优秀案例

上一篇:

臭氧污染防治蓝皮书:协调臭氧、PM2.5、VOCs、NOx关系是重点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