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917359118

構筑京津冀生態安全格局 通州與北三縣共建共治生態環境

   2021-12-02 北京青年報 14 0
核心提示:河北省政府日前印发《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环京津生态过渡带概念,包括廊坊、保定、沧州和定州、雄安新区的27个县(市、区),主体生态功能是为京津城市发展提供生态空间保障。《...

      河北省政府日前印發《河北省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環京津生態過渡帶概念,包括廊坊、保定、滄州和定州、雄安新區的27個縣(市、區),主體生態功能是為京津城市發展提供生態空間保障。《規劃》同時要求,高水平保護重點區域生態環境,推動廊坊“北三縣”與北京通州區生態環境共建共治﹔建立京津冀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聯合防治協調機制。

     劃設環京津生態過渡帶

     為城市發展提供生態空間保障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規劃》將河北省分為環京津生態過渡帶、壩上高原生態防護區、燕山-太行山生態涵養區、低平原生態修復區、沿海生態防護區。環京津生態過渡帶包括廊坊、保定、滄州和定州、雄安新區的27個縣(市、區),主體生態功能是為京津城市發展提供生態空間保障。

    《規劃》提出,高水平保護重點區域生態環境,推動廊坊北三縣與北京通州區生態環境共建共治。圍繞服務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完善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准、統一管控協同機制,建設高效一體基礎設施網絡,加強產業協同合作,共同打造自然優美生態環境。建立健全廊坊北三縣與北京通州區生態環境日常監測、監管執法、應急響應等聯動工作機制,持續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組織開展聯合執法行動。統籌推進潮白河、北運河等主要河流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生態廊道保護與修復工程,協同共建大尺度生態綠洲,構建由森林公園、郊野公園、濕地、水系組成的復合生態系統,形成綠色游憩體系。到2025年,助力廊坊北三縣建成定位明確、特色鮮明、職住平衡的城市新組團,打造新時代高質量協同發展的典范。

      共建共享生態安全屏障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

      根據《規劃》,京津冀共建共享生態安全屏障。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優化“兩山、兩翼、三帶、多廊、多心”的生態安全格局,強化科學合理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推進生態保護與修復,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維護區域生態安全。

    《規劃》提出構筑京津冀生態安全格局,筑牢燕山和太行山“兩山”生態安全屏障。依托“兩山”天然生態屏障功能,重點開展風沙源治理、太行山綠化、退耕還林等生態工程建設,推動潘家口、大黑汀等重要水源地保護工程,加強礦產資源開發管理與礦山修復,推進植被修復和水土流失防治,發揮水源涵養、水土保持作用。同時,強化張家口和雄安新區“兩翼”生態安全重點保障。張家口市按照首都“兩區”建設要求,依托冬奧會賽區生態環境建設工程,營造適應冬季觀賞並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智慧的自然景觀精品。雄安新區結合白洋澱生態修復和“千年秀林”建設,強化對白洋澱湖泊濕地、森林以及其他生態空間的保護,確保生態系統完整,提升生態承載力與國際形象。

      此外,加強壩上高原生態防護帶、渤海灣海岸海域生態保護帶、環首都生態過渡帶“三帶”防護。環首都生態過渡帶將提升環京津核心功能區生態空間比重,重點建設成片森林和恢復連片濕地,防止城市過度連綿發展,保障京津冀區域生態服務功能與生態游憩空間。

      協同治理區域大氣污染

      建設排放超標車輛信息平台

    《規劃》還要求,系統提升區域生態環境品質,堅持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以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京津冀跨界河流、重要農副產品輸出地、環渤海區域為重點,全面提升京津冀大氣、水、土壤和海洋環境質量,嚴控生態環境風險,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全力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方面,《規劃》要求,推動區域大氣污染協同治理。強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加強與北京、天津等周邊省(市)聯動,探索建立交界區域大氣環境管理共建共管機制,建立問題導向、定期溝通、協同治理、常態高效的協調對話機制,重點完善京津冀重污染天氣會商和預警預報制度,常態化開展聯合監督執法。構建污染天氣應對的“區域-省-市-縣-企業”五級預案體系,完善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重污染天氣預警的啟動、響應、解除機制。逐步擴大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績效分級和應急減排實施范圍,動態更新應急減排清單,科學開展針對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主要工序的應急減排試點。建立京津冀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聯合防治協調機制。

      強化交通領域污染治理方面,建立京津冀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檢驗數據共享機制,推動執行標准、排放監測、違法情況等信息共享,推進京津冀排放超標車輛信息平台建設。強化柴油貨車污染防治。開展新生產機動車、發動機排放狀況、污染控制裝置、車載排放診斷系統等監督檢查,主要車(機)型系族年度抽檢率達到80%以上,探索建立京津冀新車抽檢抽查協同機制。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管控,完善使用非道路移動機械的信息登記,與京津共同實行使用登記制度。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探索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深度观察)

上一篇:

生态环境警示日:守护绿水青山,生态环保在行动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