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917359118

为环境监测安上“太空眼” 三位一体网络铆定6字真言

   2021-05-13 环保在线 268 0
核心提示:2021年5月7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8组卫星以及天启星座12星送入了预定轨道。

2021年5月7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8组卫星以及天启星座12星送入了预定轨道。


遥感三十号08组卫星采用多星组网模式,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天启星座12星是天启物联网星座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提供数据采集传输服务。


近两年,已经有高分五号卫星(实现高光谱分辨率对地观测)、海洋二号B星以及C星(用于海洋观测)等陆续升空,此前还有消息称,“首颗搭载主动激光雷达二氧化碳探测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将于2021年7月出厂待发射。


生态环境部在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卫星遥感、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科技手段在监督执法实践中得到普遍应用,2022年底前,力争实现全国移动执法系统应用全覆盖、全使用、全联网,推动规范执法智慧监督水平再上新台阶。


环境监测,伴随黑科技的深度接驳,将在“十四五”时期进一步走向信息化、智慧化、精细化,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生态环境部也透露,正在加紧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4月13日,生态环境部在领导小组会上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确定了3个突破提升方向:提升整体性,构建“大监测”格局;提升系统性,补齐“生态”短板;提升协同性,加快“高质量”转型。


上层建筑是指引,技术创新是动力


说环境监测是一个技术依赖型行业也不为过。


业内专家在分析时指出,“十四五”时期环境监测工作将对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生态环境监测设备的鉴别速度、监测种类和监测准度,以及对突发性污染事件的科学评估。另外,环境监测“空天地”一体化网络要有针对性补短板,真正实现360°无死角。


与此同时,环境监测平台建设任务也会显见增加。不仅在空间维度上实现“空天地”一体化,时间维度上同频覆盖,污染全过程溯源、智能化分析以及监测预警、数据统计和共享等能力都要跟上不断增长的生态环境质量检测需求。


设备得要高精尖,数据做到真准全


基本跳不出这个定理。


而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环境监测能力提升方面奠定的基础很关键。按照我国的规划,国家土壤监测点位数量将保持在8万个左右,国控点位数量将增长至2000个上下,在一些重点地区和污染传输通道城市,PM2.5、NOx、O3、VOCs以及重金属等元素都将被积极覆盖。


深究细研未来的全新图景,初始免不了有些茫然,但抽丝剥茧之下仍需快速跟上节奏,调整状态,投入关于“十四五”,甚至2030年、2035年,以及2060年的远景建设中。


值此关键时期,也不妨通过2021世环会【国际环保展】这样的大型环境综合治理平台对行业进行一个轮廓式摸底,与前沿环保企业、生态环境研究专家、行业终端用户等进行探讨和交流,参与2021年首届长三角水环境监测技术及应用交流会、第五届上海HSE管理创新论坛暨化工过程安全管理专题论坛等会议论坛,加快厘清发展思路。


这也算是一条打破“信息孤岛”困局的捷径,在充分认知和了解的基础上规划未来作战图,包括工艺创新方向、节能降碳路径、绿色转型方案、业务延伸领域、产业先导布局等,会更加科学和具有条理性。


毕竟,环境监测需求在“十四五”期间有望成为新的爆发点,无论是监测网络密度的提升、监测种类的增加、监测设备和技术的迭代,还是监测第三方运营获青睐,都意味着机遇。随之而来的自然会是市场白热化的竞争格局,年复合增速超10%的环境监测市场,需要更有前瞻性地抢占先机。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易炼红在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浙江建设推进会上强调 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 奋力打造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标杆之地

上一篇:

全国和18个省市(自治区)“十四五”生态环保目标一览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