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917359118

从两三个月到两三周,国家超算成都中心为重庆大学“碳中和”实验带来速度之变

   2023-12-27 四川在线 3 0
核心提示:“刚刚收到发明专利证书,这是今年收到的最好礼物。”12月25日,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张代钧课题组青年学者杨芳芳告诉记者,没想到这么快能在硫化铋-碳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上,取得阶段性成绩。“这要感谢

 

“刚刚收到发明专利证书,这是今年收到的最好礼物。”12月25日,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张代钧课题组青年学者杨芳芳告诉记者,没想到这么快能在硫化铋-碳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上,取得阶段性成绩。“这要感谢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为实验提供了高性能的算力环境。”


据了解,硫化铋-碳纳米材料是用于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转化的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具有工业使用价值的甲酸盐。这项技术的突破,将有效提升对二氧化碳的利用效率,可进一步推进“碳中和”真正实现系统性的碳循环和零排放。


为什么说“没想到这么快”?杨芳芳表示,这项实验涉及的材料多达十余种,每种材料的实验周期在两到三个月之间不等。往往经过两三个月的实验,最终却发现这条路径行不通是科研常态。


一直以来,电催化二氧化碳被学界看成十年磨一剑的“慢研究”。张代钧课题组仅用了半年时间实现了该领域的技术突破,其中不可不谈的得力“助手”便是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


“自2019年启动课题,团队一致认为不能再沿用传统方式来开展研究,希望能够借助数据来‘跑’实验结果,进而缩小实验范畴、提升实验成功率。”杨芳芳介绍,当时,重庆大学校内的高性能算力规模有限,不但需要排队实验,而且相关技术条件也无法满足实验要求。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易炼红在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浙江建设推进会上强调 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 奋力打造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标杆之地

上一篇:

天府碳中和论坛举办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