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917359118

焦点访谈:绿电好风光

   2023-09-22 中工网 231 0
核心提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中,郑重阐明的中国立场、作出的庄严承诺。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正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今三年过去了,成效如何?

新疆东部的天山南北,蓝色光伏电板一望无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发改委主任龙刚:“我们新星市光伏和风电的装机总容量达到了240万千瓦,2022年风电和光伏总发电量是38亿度电,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300万吨左右。”

风和光,也是资源,而我国西北地区的风光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到2025年,我国西北地区风电和光伏装机占全国总装机比例将分别达到28%和29%左右。

龙刚:“风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发电的小时数上,光伏平均能达到年均1800小时左右,在全国属于最高的。光伏发电受影响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参数就是光的辐射量指标,哈密这个区域刚好是一个综合优势最强的,可以做到风光同场,从而达到了亩均效益的最大化。”

2021年,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着重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超过12亿千瓦。随着风电光伏装机容量的不断扩大,新的输电干线也在不断建成。

国网哈密供电公司调控室主管王崇安:“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先后建成了外送四通道,从昌吉到安徽皖南,从哈密到河南郑州,哈密到敦煌和哈密到沙洲,累计外送电量是6886亿千瓦时,其中绿电约占1960亿千瓦时,每三度电就有一度是绿电。”

新星市是我国最年轻的县级市之一,成立于2021年。近几年,随着风电、光伏、储能、绿色氢能产业迅速崛起,吸引了一大批产业项目落地,形成了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

龙刚:“近两年总书记两次到新疆视察,特别是这次到新疆又专门提到了要发挥新疆的资源禀赋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两年新星市引来了很多这样的大项目,要求所有项目都要配至少50%的绿电,在现有电价基础上还可以降三到五分钱的用电成本,所以我们的电力洼地已经基本形成了。”

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张希良:“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决策,气候变化是人类生存最大的威胁,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就要作出应有的贡献。从国际方面,低碳、零碳产品产业的竞争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中国在这种新的技术贸易经济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发展低碳、零碳、负碳技术,要发展这样的产业。”

可再生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低碳能源,对于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西北这样风光资源富集的地区,已经开始实现能源消费和生产协同转型,进而实现能源消费清洁化、低碳化。新星市正在利用富集的可再生能源,建设三个大型的氢能产业项目。绿氢,是使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通过电解水制氢的方式制造氢气,生产过程中完全没有碳排放,是未来绿色能源革命的主力军。

龙刚:“现在所有工业大项目全部要配50%到70%的绿电,以期最早能实现碳达峰。基于现有的新能源大力发展氢能产业,经过专家测算,未来可能再配备100万吨的氢能,就会在区域基本实现产业的碳中和,再配备200万产能,能够在区域实现整体的碳中和战略。”

2022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新增装机规模8741万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光伏制造业规模同样创历史新高,制造端总产值突破了1.4万亿人民币,光伏产品出口超过了512亿美元。十年来,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在经历了规模化发展阶段之后,正大踏步迈向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从西北大漠戈壁到东南沿海,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都是突飞猛进。

明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传卫:“18兆瓦的风机叶轮直径可以达到290米,它转一圈就可以发到60度电,一年下来可以发1亿度电,覆盖10万个家庭用电,减少7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16兆瓦到18兆瓦海上风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上风机,是真正的海上“巨无霸”,全身装有1700个传感器,以保证风机在超强台风等恶劣环境下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短短十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海洋能利用的主要推动者,不仅海上风电从滩涂走向远海,潮流能、漂浮式波浪能技术也世界领先。仅仅40多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无论是装机容量还是产品设备的产能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张传卫:“意大利第一个海上风电是我们提供的设备,日本第一个漂浮式风机和第一个海上风电是我们提供的技术和装备,菲律宾、越南、东南亚几乎海上和陆上风电的70%是来自于中国的装备制造。我们成为全球最大的风机制造国,全球太阳能的80%、风电的四分之一左右来自于中国制造的技术和装备,极大推动了这些国家在低碳、去碳和绿色发展中占有主导和推动的作用。”

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达到了2.95亿千瓦,增长9.6%。其中,中国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容量的最大贡献者,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51.7%。中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

2022年全国风电发电量达到7624亿千瓦时,平均利用率96.8%,持续保持了较高水平。而比起风电、光伏的快速崛起,水电则继续保持了传统的优势。

去年底,白鹤滩水电站全面建成投产,金沙江下游及长江干流上的6座巨型梯级水电站——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延长作业时间 适时湿扫清洁——石家庄市环卫部门保障春节期间道路整洁

上一篇:

云南丘北:彩绘风机增添绿色能源新亮点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