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917359118

【地评线】河声:推动落实“双碳”目标,做新时代的“碳”路者

   2023-07-31 中国青年网 464 0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绿色低碳和节能减排摆在突出位置,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绿色低碳和节能减排摆在突出位置,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我国正在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绿色答卷。从工厂到乡村,从生产到生活,如今的中国,绿色变革正在全面展开。

  生态兴则国家兴,生态强则国家强。生态文明建设是重要的民生福祉,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实现生态文明新愿景。

  推动落实“双碳”目标,做生态文明的“碳”路者,积极兑现国际承诺。我国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签署国,庄严地向世界作出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双碳目标”。中国是个言必信、行必果的国家,我们说到做到。人们欣喜地看到,为了实现我们的降碳目标,中国社会多方发力,共同整治。北京冬奥会上我国实现了所有的比赛场馆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目标;即将在成都举行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绿色低碳将成为“主基调”,从场馆建设到赛事保障,成都大运动会在筹办方面都更加凸显绿色、低碳的办赛理念。为全力保障赛时绿色出行,大运会期间,将使用1340台新能源大巴和1100余台新能源小车用于交通服务,龙泉赛区配备了50台氢燃料车用于赛事保障;第五届进博会上,各个展厅均实现了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知行合一,信守承诺。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项目,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明显降低,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

  推动落实“双碳”目标,人人做生态文明的“碳”路者,让现代生活融入了更多的“绿色因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个公民都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作为一个公民,要把绿色环保理念贯穿于衣食住行中,外出时能骑单车就不要开车,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平时要养成环保节约的好习惯,严格按照城乡垃圾分类投放垃圾;每年春季要广泛参与植树造林运动,栽下一棵树,播撒绿色希望,成为绿色使者;爱护好业已建立的绿色生态环境,自觉做一个生态文明的“碳”路者。

  推动落实“双碳”目标,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做“碳”路先锋应对气候变化。2021年10月份,在云南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层峰会上,我国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中国将建立五大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这是中国为改变世界气候作出的承诺和贡献。不仅如此,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我国还提升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期计划;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防治外来物种侵害;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贡献了一个个“中国方案”和“中国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

  中国的现代化首先是生态文明的现代化,没有生态文明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工业农业的现代化,更包含了整个社会生态文明的现代化。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推动落实“双碳”目标,勇做“碳”路者,为建设生态文明国家作出新贡献。(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旭)

原标题:【地评线】河声:推动落实“双碳”目标,做新时代的“碳”路者

责任编辑:朱浩天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易炼红在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浙江建设推进会上强调 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 奋力打造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标杆之地

上一篇:

岳阳县碳达峰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评审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