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917359118

重构安全、绿色、韧性的未来环境,加强绿色低碳科技合作

   2021-12-14 21世纪经济报道 22 0
核心提示:谈及未来合作展望,他认为要充分调研“一带一路”国家技术需求,继续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在绿色技术方面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孵化和转移转化。 “我们将在各自的领域积极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的转型升级和转移转化,希望在‘一带一路’大空...
      “如果将当前全球五分之一的化石燃料能源消耗替换为生物燃料,那么全球约一半的农业用地和森林用地将会被消耗掉。这是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息息相关的最具体的证明。” 挪威奥斯陆大学、挪威科学院原院长Professor Nils Chr. Stenseth在2021大湾区科学论坛之可持续发展分论坛上说。
      刚闭幕的粤港澳大湾区科学论坛分论坛以“重构安全、绿色、韧性的未来环境”为主题,邀请来自全球各地的院士专家共同探讨环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碳中和与工业转型等重要议题。
      粤港澳大湾区在污染防治、自然保护、合作体系建设等方面初有成效,未来仍需进一步付出行动。“我们希望在‘一带一路’大空间内,进一步加强与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建设,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实现绿色低碳美好发展。”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锁江说道。
      中国生态保护样本获联合国认可
    “自然是生物圈的核心,也是生物圈宜居的关键,从健康、食物、水、能源、气候、生计等物质基础到更虚无缥缈的美感和归属感都带来安全感,但在谈到自然资本时,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 斯坦福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Professor Gretchen Daily在视频中表示,生态保护越来越多的由人类主导,该以什么程度并且在哪里进行保护、如何在保障人与自然安全的同时开辟绿色包容的发展之路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Professor Nils Chr. Stenseth长期致力于全球变化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研究,他认为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与人口增长及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密切相关,两者必须兼顾,方可解决问题。“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广泛的跨学科研究,从而引导实现对地球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管理”。
      他强调,成立一个新的联合国联合小组,整合气候小组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小组的工作,这一需求非常迫切。“这将激活研究界和社会重要的协同作用,使我们能够认真解决今天面临的挑战。全世界的所有公民和国家都应该行动起来。”
      对比欧美部分国家的生态建设水平后,Professor Gretchen Daily则认为,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理念及制度发展走在世界的前列,其生态系统评估完全可以推广至所有国家。
      她尤其对中国引入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这一新的衡量标准给予了肯定。“这一标准采用与国内生产总值平行的结构,更具备科学性,可以告诉人们自然对经济和社会做出的贡献。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已批准该标准可在全球范围内使用,许多国家都纷纷表示支持。”
    “我们要利用这个主流化势头,在科学、共享语言、思维和和方法上进一步创新,并在各个利益方面和日常业务运营中纳入自然因素,将让我们进一步推广并加速资源再生。” Professor Gretchen Daily也如是说。
      例如,除了采用制度建设、成果引领、学科联动等方式,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车八岭”)在促进生态发展过程中以科技赋能生态保护的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车八岭位于南岭山脉,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安全屏障,2007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是中国具有国际意义的14个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
      自1981年建区至今40年以来,森林覆盖率由建区初期的65%提升到现在96%以上,“在保护区内,除了水源、村民的村庄和农田之外,其余都是森林覆盖之地。”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束祖飞表示。
      车八岭一直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搭建“天空地一体化” 科研综合监测技术体系和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利用红外相机进行野外网格化全境监测建设,并通过自主研发建成广东省第一个野生动物监测700M网络基站,实现了图像实时上传、云端存储、自动清洗、智能识别和关联分析等功能。
      2021年,车八岭通过科技手段共发现150个新物种。同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GEP每年以2亿元左右保持稳定的产出,车八岭的GEP从1987年的1.9亿元飙升至2020年的2.2亿元。
    “车八岭的示范作用离不开政府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以及专家团队技术支持,我认为未来高科技监测成果可以转化为教育,带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生学习,同时将保护区的资产价值化,推动乡村振兴和绿色食品发展。”束祖飞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低碳合作
      继续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在绿色技术方面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孵化和转移转化。
      保护生态多样性,与实现“双碳”目标相辅相成,两者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可持续发展。
    “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来看,我国将会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如果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需要减排二氧化碳75亿吨。”张锁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石化产业聚集区,目前迎来低碳发展变革,总投资2150亿元,产值1562亿元,未来将通过技术升级规划突破万亿规模。”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大湾区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影响力、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拓展了新空间。
    “一带一路”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化石资源和矿产资源,西亚能够丰富化学资源、太阳能,东南亚地区融入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因此发展绿色低碳技术潜力巨大。
      张锁江认为,绿色低碳技术至关重要,“我们结合‘一带一路’国家的资源优势,在生物质利用、太阳能与CO2、化石能源与矿产以及抗疫方面开展了系列合作。”
      2020年全球PET产量为7820万吨,这意味着生物PEF如果能够取代PET,将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张锁江团队曾采用离子液体方法,利用低腐蚀、无废物排放、可控溶解等特性,帮助传统纺织行业实现绿色转型。
      例如,考虑到“一带一路”国家大多地处热带季风气候,终年炎热,现有口罩防护服憋闷不透气,张锁江团队研发了一款清凉口罩,可实现快速吸收口罩中的热量,降低体感温度,提高佩戴舒适度。
      谈及未来合作展望,他认为要充分调研“一带一路”国家技术需求,继续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在绿色技术方面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孵化和转移转化。
    “我们将在各自的领域积极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的转型升级和转移转化,希望在‘一带一路’大空间内,进一步加强与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建设,着力建设大湾区绿色低碳技术先行示范区,实现绿色低碳美好发展,为改善共同生存环境做出贡献。”张锁江说。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易炼红在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浙江建设推进会上强调 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 奋力打造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标杆之地

上一篇:

农用肥料的未来将是 集科技与环保为一体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